top of page
搜尋

【帶下病】

林麗華醫師

白帶,是指來自女性生殖器官的分泌物,包含有黏液、還有一些脫落的上皮細胞等等,有助於陰道保持濕潤、維持弱酸性環境,抑制不正常的菌叢生長。一般在排卵前後、以及月經週期前後,白帶的量會比較多。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,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、並且無臭,不需要特別治療。但如果帶下量明顯增多,色、質、臭氣異常,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狀者,即屬病理性,稱為「帶下病」。引起「帶下病」常見原因包括細菌性陰道炎、念珠菌陰道炎及陰道滴蟲炎。

中醫根據帶下的顏色分類,常分為白帶、黃帶、青帶、赤帶、黑帶。而引起帶下病的主要病機在於「濕」,《傅青主女科》指出帶下病俱是濕證,帶脈不能約束,以脾氣之虛,肝氣之鬱,濕氣之侵,熱氣之逼而成帶下病。多為脾虛濕盛、或肝經濕熱引起。治療帶下病最出名的藥方當屬於出自《傅青主女科》的完帶湯及易黃湯,完帶湯為治療脾虛瀉盛白帶的主方,易黃湯則有清熱的作用,為治療濕熱黃帶的主方。如之前曾治一30歲女士,帶下增多3個星期,帶下透明中夾少許淡黃綠,無異味,無腹痛,舌淡紅紅點胖大苔白,脈細滑。診為脾虛夾有濕熱,處方完帶湯合易黃湯加減,服藥四天後帶下已明顯減少,之後再服三天以鞏固療效。

帶下病用中藥治療的效果顯著,但如果屬慢性反覆發作的,如念珠菌感染,則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,需要增強自身的正氣,才能預防再次復發,平時亦需注意個人衛生,特別是月經期,但要避免過度清洗陰道,以免改變陰道內的酸鹼值﹔平時亦不宜長期使用護墊,如有使用需勤加更換。



Comments


©2022 德誠中醫診所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