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中藥人工周期療法

林麗華醫師

人工中藥月經週期就是根據中醫月經產生的機制以及「腎藏精」、「腎主生殖」、「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」等理論,結合現代醫學月經週期中卵巢功能變化的規律,模仿婦女月經週期,採用補腎法和活血調經法交替,來調整腎---衝任---胞宮之間功能的平衡,而達到調經的目的。

此療法是通過將月經周期分為四個階段,即月經期、經後期(卵泡期)、經間期(排卵期)、和經前期(黃體期)四期來用藥治療,它是一種融中、西醫辨證與辨病、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中醫中藥調理方法。是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,結合西醫的神經內分泌月經生理周期調節理論,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,針對其不同的病機特點,選用不同的調治方藥,進行分期治療。

分期用藥基本原則:

經後期(卵泡期):為卵泡生長發育階段,並伴隨子宮內膜的增生修復,為排卵做準備。此期為陰血的恢復和滋長期,胞宮在腎氣的作用下,精血充盈,為經間期准備好物質基礎。治療以補腎滋陰為主,常用藥物如熟地、山藥、女貞子、枸杞子、仙茅、仙靈脾、首烏、川斷、菟絲子、當歸等。

經間期(排卵期):卵泡發育成熟,雌激素分泌形成高峰,刺激腦垂體分泌大量黃體生成素並形成排卵前高峰,成熟卵泡破裂、排卵。此期腎之陰精進一步充實,在腎陽作用下轉化,是陰陽交替、重陰轉陽的階段。此期患者可能會出現一側小腹隱痛,乳房脹痛,白帶增多、質稀、透明、拉絲度好,基礎體溫上升等排卵期症狀。本期是中醫藥調整人工周期的關鍵。治療以補腎通絡,促發排卵為主,常用藥物如仙茅、仙靈脾、赤芍、當歸、川芎、香附、紅花、茺蔚子、澤蘭、牛膝、王不留行、路路通、桃仁等。

經前期(黃體期):此時是黃體成熟、退化階段,在內分泌激素影響下,子宮內膜持續增厚,以適應受孕著床。此階段,陰充陽長,腎陽之氣漸旺,胞宮溫暖待孕。此階段的治療原則是補腎溫陽、益氣養血,以促黃體成熟,為胎孕或下次經血來潮奠定物質基礎,常藥物如熟地、仙茅、仙靈脾、肉桂、當歸、肉蓯蓉、菟絲子、覆盆子、山藥、黨參等。

行經期:月經期陽氣至重,為重陽轉陰階段。體內陽氣日盛,血海按期滿盈,在腎陽作用下,下泄而經血來潮。經血能否順利排出,關鍵在「通」。因此,本期的治療重點是行氣活血調經,常用藥物如當歸、赤芍、熟地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青皮、陳皮、澤蘭、牛膝、益母草等。

中藥周期療法是近代中醫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,參考西醫月經分期(月經期、卵泡期、排卵期、黃體期)的思想,分期治療,但又不乏整體觀念,是一個序貫而連續的過程,根據不同的時期,施以不同的方藥,療效穩定且有副作用少,目前廣泛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痛經、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功能性不孕或閉經等。



Comments


©2022 德誠中醫診所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