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經是指女性月經前後或經期時出現周期性的下腹疼痛、或痛連腰骶,嚴重者疼痛影響日常生活,甚至痛至暈厥。痛經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疾患之一,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有80%的女性都曾有過痛經問題,其中有50%為未有明顯器質性病變,無明確原因引起的痛經,稱為「原發性痛經」或「功能性痛經」。
有不少女性以為痛經是正常的,每次痛經時都是強忍疼痛或服止痛藥了事。但事實是來月經時,不應會有疼痛,或即使有疼痛也只是輕微疼痛,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、工作,如果疼痛到會令身體明顯不適、或需服用止痛藥即屬不正常。
痛經大多開始於月經來潮前數小時,有部分會在月經來潮前1-2天即開始出現下腹疼痛,疼痛可能呈脹痛、痙攣性絞痛、陣發性抽痛等,嚴重者可痛連腰骶部或股內前側,有些同時伴見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頭暈、頭痛、疲倦、嚴重者可面色蒼白、手足冰冷、出冷汗、一時暈厥,疼痛可持續1-2小時至1-2天不等,有些患者甚至整個經期都伴有痛經。
中醫認為痛經的病機主要在於邪氣內伏或精血素虛,值經期前後衝任二脈氣血的生理變化急驟,導致胞宮氣血運行不暢而「不通則痛」,或胞宮失於濡養而「不榮則痛」。常見的原因有腎氣虧損、氣血虛弱、氣滯血瘀、寒凝血瘀和濕熱蘊結。在治療上以「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」為原則,一般在來經前2-3天可以開始服用中藥,這時主要以促進經血排出、止痛方藥為主,經期乾淨後則以調整體質為主,以預防再次發作,一般原發性痛經經過2-3個月的治療後都可以明顯改善。
註冊中醫 林麗華醫師 撰寫

Comments